疫情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出去玩”的频率大大降低,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居民人均旅游花费降至744元,较疫情前2019年下降了21.9%。其中又以出境游频次下降最为明显,据世行统计,2020年我国国际旅游离境人数仅有约2万人,而疫情前2019年达到了15.5万人。
如今已经到了疫情第三年,伴随国际疫情防控常态化,越来越多的国家放开边境接纳游客,即使“放开”,各国入境政策也与疫情前存在许多不同之处,但身处疫情中的我们可能都“忽视”了这种变化,忘了疫情前出境游的简单与快乐。本报告作为“见微知疫”系列的第五篇,选择从跨境游视角出发,观察疫情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本文系统梳理了21个国家或地区(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马尔代夫、印度、越南、阿联酋的迪拜、英国、瑞士、冰岛、德国、法国、意大利、挪威、澳大利亚、美国、巴西、阿根廷,详见图表2)的入境管理政策(不局限于入境限制措施,还包括对外国游客的境内出行限制),整理其主要共通点,看看疫情对出境游究竟改变了什么。
一
疫后出境“游”何不同?
通过梳理21国(或地区)的入境管理政策,发现可以将这些疫后新增的入境管理政策大致分为两大维度——能不能去、好不好玩。“能不能去”对应入境管控措施,包括出发前防疫、抵达后防疫两方面;“好不好玩”则是入境后对外国游客的吃、住、行、玩限制,对应公共交通出行限制、社交距离与规模限制两方面。具体如下:
(一)能不能去——入境管制如何?
各国目前针对疫情新增的入境管制措施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出发前防疫与抵达后防疫。其中,出发前防疫具体包括起飞前检测、必须完全接种疫苗、检测/完全接种/近期康复证明“三选一”;抵达后防疫具体包括抵达后检测、抵达后自我监测、抵达后强制隔离/居家(主要是针对未完全接种旅客)。
从以上两大维度共六个方面考察各国入境管制严格程度,可以发现疫情后旅游收入受到较大冲击的旅游大国目前边境放开程度也比较大,包括马尔代夫、冰岛、泰国、阿根廷等,阿联酋的迪拜作为著名旅游地点之一,入境管制程度整体也较为宽松。此外,选择与病毒共存的国家中,越南、英国的入境管制放松较快,相关限制措施数量在均值线以下。
此外,疫情后的签证政策亦有变化,近期部分国家陆续恢复一些疫情前的便捷签证办理程序。2020年疫情甫一爆发,许多国家就停止了一些便捷签证办理程序,比如落地签、电子签证、免签证程序等,还有的国家干脆停止了所有非移民签证的办理,比如美国领事馆从2020年2月3日开始取消了非移民签证的预约,免面谈签证申请也随之停止。目前,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各国逐渐开放边境,部分国家或地区陆续恢复了一些疫情前的便捷签证办理程序。比如,在本报告梳理的21个国家(或地区)中,泰国、马来西亚、马尔代夫、印度、越南、阿联酋(迪拜)均恢复了对中国游客的便利签证政策(详情见图表3)。但也仍有一些国家,如日本、韩国等维持严格的入境管制,继续禁止旅游签证的办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想在疫情后进入他国,签证办理只是手续之一,还需满足前文述及的防疫相关入境管制要求方可申请入境。
(二)好不好玩——出行限制如何?
疫情后出境游的第二大特点就是入境后吃、住、行、玩可能面临一些疫情前没有的额外限制,这些限制措施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公共交通出行限制、社交距离与规模限制,前者主要包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是否必须出示疫苗接种证明或者核酸阴性证明、是否必须戴口罩,后者则主要包括就餐限制(如堂食人数限制等)、大型活动规模限制(如室内音乐节、体育赛事限制人数等)、社交活动参与资格限制(如必须完成全程疫苗接种等)。
国家间对比来看,(1)整体上欧洲管制较为放松,主要是因为欧洲各国普遍选择“与病毒共存”,因此无论是对本国居民还是外国游客,大部分出行限制措施都已取消。(2)此外,与入境管制措施类似,马尔代夫、冰岛、迪拜等旅游知名国家(或地区)对境内出行限制也明显较弱,相对而言给予游客更加便利的出行条件。
(三)总结:疫情后的跨境游有什么变化?
如图表4所示,疫后入境他国相较疫情前主要有以下变化:
1、与疫情前相比,疫情后想要入境他国的一个普遍前提要求是可以提供“自身健康证明”,主要包括三类:核酸阴性证明、完全疫苗接种证明、近期新冠感染后康复证明。有的国家或地区要求拥有上述三种证明任一即可,包括泰国、冰岛、迪拜等旅游发达国家或地区,还有欧盟国家在欧盟委员会“重新开放欧盟”的统一要求下,由成员国内部凭欧盟COVID-19数字证书互相开放发展到以类似条件对第三国放开边境。有的则可能要求同时出示两种证明,如新加坡、菲律宾、美国同时要求起飞前检测和完全疫苗接种证明。此外,还有一部分国家基本完全取消了入境前防疫政策,可能仅保留一些机场的健康检测程度(测体温等),这些国家一个共同的特征是近期疫情传播较弱(每百万人新增确诊和死亡较低),且大致有两类,一类是人口密度低,如挪威、阿根廷;另一类是旅游业比重高,需要外国游客入境提振经济,如马尔代夫、冰岛。
2、完全疫苗接种证明成为新的“通行证”,各国普遍对完全疫苗接种者更为“开放”。一方面,在入境管制政策上,一类国家是仅允许完全接种疫苗的外国游客进入,如新加坡、菲律宾、澳大利亚、美国、巴西,还有一类国家不论疫苗接种与否均允许入境,但未完全接种疫苗的外国游客将面临抵达后强制隔离或检测,比如泰国对完全疫苗接种者无需抵达后隔离,而未完全接种者抵达后需到政府指定酒店隔离5天,期间需自费做两次PCR检测。甚至有的国家只对完全接种者“开放”。另一方面,在境内出行限制措施上,某些国家会限制非完全疫苗接种者参与大型活动的资格,如阿根廷要求自1月1日起,13岁以上人群必须完全接种疫苗才能参与某些活动,包括室内迪斯科舞厅,封闭空间内的舞会、宴会,超过1000人的有组织的大型活动等。
3、关注外来游客感染新冠后的诊治问题,多国要求或建议外来游客购买覆盖COVID-19的旅行健康保险。与疫情前不同,新冠成为疫情后出境游的主要安全风险来源之一,增加了出境游的不确定性,从多国要求外国游客入境前购买覆盖新冠治疗的健康保险(详见图表6)也可见一斑。
4、在疫后新的入境管理政策下,出境游的“必备物品清单”需要更新,加上更多防疫“物资”,如覆盖COVID-19的旅行健康保险、新冠监测相关App等。参见图表6,这些疫情有关“物资”主要可分为三类:健康证明、防疫资源、感染保障。具体而言:
健康证明包括三类:出发前检测阴性证明(PCR或者抗原检测)、完全疫苗接种证明、旅客登记表/申报表/个人承诺书(内容主要涉及自身健康状况声明与承诺、疫苗接种情况声明等)。
防疫资源包括两类:新冠确诊等监测相关App(类似健康宝)、口罩(不少国家或地区仍强制要求在公共交通工具等地戴口罩)。
感染保障指保险责任涵盖新冠治疗的旅行健康保险,如果旅客在国外旅行期间不幸感染新冠,其治疗费用可以由保险负担。
对比来看,充足口罩的必要性最大,15个国家(或地区)仍执行境内某些公共场所的强制“口罩令”。旅行健康保险、新冠监测相关App的必要性次之,强制+建议购买健康保险或下载有关App的国家(或地区)均为9个。完全疫苗接种证明的必要性也比较高,有5个国家要求入境者必须完成全程疫苗接种(豁免情况有限),还有4个国家(或地区)要求非完全接种者出示其他证明替代(出发前阴性检测证明或近期从新冠感染中康复证明)。
二
各国入境管理政策一览表
(一)亚洲
1、日本
2、韩国
3、泰国
4、新加坡
5、马来西亚
6、菲律宾
7、马尔代夫
8、印度
9、阿联酋(迪拜)
(二)欧洲
1、英国
2、瑞士
3、冰岛
4、欧盟
(三)瑞森国通洲
1、澳大利亚
(四)北美
1、美国
(五)南美
1、巴西
2、阿根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