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油:政策市下的高供给溢价或不可持续
2022-05-06 15:39:34
进入2022年以来,棕榈油价格在低库存、地缘冲突叠加印尼出口限令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不断攀升,并在3月9日创下近十年历史高位,随后高位震荡。在市场预计丰产季逐步临近,价格或将回落之际,4月22日印尼总统宣布食用油出口禁令,再次刺激国际油脂价格大幅攀升[1]。截至4月29日,DCE棕榈油主力合约收盘价为12290元/吨,环比上涨5.35%。近年来,印尼出口政策频繁变动,当前在印尼政策仍存不确定性,消息面不断转向之际,市场普遍关注出口限令对于短期棕榈油供给的实质影响、政策持续时间及后续价格将会如何演绎。
我们认为,本次印尼国内食用油价格的快速攀升,并不是基本面偏紧造成的,更多是供需错配造成的风险溢价。基本面方面,印尼棕榈油已进入季节性增产季,今年1-2月印尼棕油总产量较去年同期增加13%,同时出口量快速回落,但供给增量并未在当地食用消费有所体现,2月食用油消费仅49万吨,同比下滑38%。我们认为,当前印尼棕榈油出口利润可观,产业企业并不愿将棕榈油流入国内市场消费,最终导致印尼国内供应不足,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印尼棕榈油产业存在较强垄断行为,政府调控能力较为有限。我们预计印尼政府出口限制政策或不会维持太久,主要原因:一方面,据我们测算,若政策持续时间较长,可能导致印尼出现胀库风险,当前印尼库存已经超过500万吨,政策持续至6月,库存可能就会接近极值水平;另一方面,印尼棕榈油出口是绑定在LEVY载体上的,而LEVY收入又是BPDPKS基金的重要来源。如果BPDPKS基金失去LEVY支持,那么失去补贴后印尼下半年的生物柴油B30计划或将受到较大阻力。因此,价格方面,我们认为短期印尼出口受限或进一步推升马盘价格,加剧国际棕榈油供给偏紧的预期,同时我国棕榈油库存偏低,价格上涨或造成下游相关行业生产成本抬升,但我们认为,本次溢价政策导向太强,若后期出口政策修复,高溢价或较难维持,需注意政策调整与其他植物油的基本面情况,当前时点追高风险较大。
为扼制印尼本国食用油价格不断攀升,棕榈油出口政策不断收紧
印尼本地居民购买力与棕榈油价格已出现无法匹配的现象。从2021年6月起,印尼国内日用棕榈油价格便呈现上升趋势,至2021年11月初已突破前期高位,升至2.06万卢比/升。我们观察到,自2021年9月开始,印尼CPO出口税便达到166美元/吨,11月达到200美元/吨。但出口税的提高并未起到抑制国内食用油价格的作用,截至2022年2月22日,印尼棉兰地区棕榈油现货价为2.3万印尼卢比/升。自俄乌冲突爆发后,印尼国内食用油价格较冲突爆发前又上涨超过40%。截至4月28日,印尼棉兰棕油现货价格每升已达到2.94万卢比/升,尽管国内已开始供应1.4万卢比/升的最高限价棕榈油,但是供给量仍远远不够。
图表: 印尼棉兰地区棕榈油现货
资料来源:印尼商品期货交易管理委员会,中金公司研究部
为抑制国内食用油价格,印尼政府出口政策不断收紧。自2022年1月27日起实施“国内市场义务”(DMO)的规定,要求食用油出口商计划出口食用油的20%必须在国内市场销售;2月9日,印尼将其棕榈油产品的出口许可要求扩大到包括其他衍生品;3月9日,印尼贸易部表示将棕榈油DMO出口规定从20%提高至30%;3月17日,印尼政府表示取消DMO政策,转而提高棕榈油出口税,将棕榈油出口税从375元/吨的综合上限提高到675元/吨;4月22日,印尼总统宣布禁止出口食用油及其原材料;4月25日,政策修改将毛棕榈油等原材料不在该禁令之内;4月27日,印尼政策再改,宣布将毛棕榈油等原材料加在此次食用油禁令中[2](从棕榈油产业链来看,棕榈果经水煮、碾碎、榨取工艺后,得到毛棕榈油,毛棕榈油经过精炼,得到精炼棕榈油,下游还包括精炼棕榈液油与硬脂等),截至目前的最新政策,限制出口的品种包括:毛棕榈油、精炼棕榈油、精炼棕榈液油、棕榈油厂废水,厨余废油[3]等。
我们认为本次印尼棕油价格高企并不是由于供给端出现实质性短缺,主要原因是供需错配导致的供应风险溢价
印尼棕榈油已进入季节性增产季,但国内食用消费却异常走低,国内棕榈油累库较为严重。根据印尼棕榈油协会数据,今年1-2月印尼棕油总产量806.2万吨,较去年同期713.5万吨增加13%(1月+12.6%,2月+13.4%),同时,在出口政策不断收紧的背景下,今年1-2月棕榈油出口已下降至427.7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493.1万吨明显回落,降幅达13.1%。这一增一减,如果全部供应印尼当地棕榈油消费,可以说供给十分充裕。但我们发现,印尼国内的食用油消费却是呈现趋势性下滑,2月食用油消费仅49万吨,同比下滑38%。而棕榈油库存则不断累积,达到504.2万吨。这也就说明了,在出口下滑的同时,印尼贸易商并没有将多出的棕油补充本国棕榈油市场。
图表: 印尼棕榈油供需情况
资料来源:GAPKI,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印尼棕榈油出口情况
资料来源:GAPKI,中金公司研究部
我们认为,表面上看国际市场棕榈油价格显著高于印尼国内市场,贸易商(生产商)为获取更高的利润,囤积大量棕油仅供出口,而不愿将棕榈油流入国内市场消费,最终导致印尼国内供应不足,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印尼食用油市场由少数几家私营集团控制,目前印尼国有企业占据市场份额只有6%左右,行业存在较强垄断行为,这或许也是造成当地食用油价格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
向前看,我们预计印尼政策出口限制政策或不会维持太久,短期国际棕油价格维持强势,但中长期看高溢价不可持续
印尼方面,我们认为出口禁令的实施可能只是短期行为,主要原因:一方面,若政策持续时间较长,可能导致印尼出现胀库风险,具体来看,现阶段处于增产季,市场预估印尼的库存上限在800-1000万吨左右,截至2月底,印尼库存已经超过500万吨,按目前的产量恢复节奏,叠加4月28日后,出口禁令生效,那么按照我们推测,每个月将以超过100万吨左右的速度累库,印尼6月库存可能就会接近极值水平。另一方面,印尼棕榈油出口是绑定在LEVY载体上的,而LEVY收入又是BPDPKS基金(棕榈油产业基金会设立并运营支持生物柴油发展的基金)的重要来源。如果BPDPKS基金失去LEVY支持,那么失去补贴后印尼下半年的生物柴油B30计划将受到较大阻力,因此,我们预计印尼最终可能通过再次上调LEVY来增加政府可支配收入,当然这是在国内油价稳定之后。同时我们预计,按照印尼现在的产业结构(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出口),CPO出口税仍会高于精炼(我国主要是进口精炼棕榈油)。
中国方面,进口利润倒挂,库存维持五年低位,下游相关行业生产成本或有所提升。2021/22年度中国棕榈油进口量为711万吨。中国从印尼进口棕榈油数量占国内进口总量的约68%,约450万吨。一般情况,我国棕榈油食用消费量占国内食用油脂消费总量约15%,现阶段我国棕榈油对外依存度约为96.6%。今年1月以来,受棕榈油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棕榈油现货进口利润较差,贸易商进口积极性较低。今年1-3月,我国棕榈油液油进口量仅为25.88万吨,较去年同期100.92万吨,大幅下滑74.35%。相比之下,棕榈硬脂受政策影响相对较小(硬脂允许出口)。我们认为,印尼限制棕榈油出口后,带动国际棕榈油价格上涨的同时,最终传导到国内现货上涨。据卓创数据,截至4月22日,我国国内棕榈油库存仅有24万吨,为近五年来最低位。尽管受当前疫情导致食品餐饮消费不畅,但是棕榈油作为我国国内第二大消费油脂,是方便面制作的主要用油,同时日化行业也有应用广泛。因此,库存持续走低,国际价格的进一步抬升,或影响国内相关行业生产成本。
图表: 中国港口棕榈油库存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我国棕榈油进口量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我国棕榈油消费情况
资料来源:USDA,中金公司研究部
价格方面,短期国际棕榈油价格快速反应冲击新高,但中长期看高风险溢价或不可持续。东南亚国家棕榈油产业在全球的地位举足轻重,印尼更是第一大国。具体来看,印度和马来西亚是全球最重要的棕榈油生产、出口国,2021年两国棕榈油产量占全球总量约84%,出口量占全球总出口量约89%。因此对于国际棕油市场来说,印尼出口减少,贸易需求将大概率转向马来西亚,基于马来目前的低库存状态,无疑会继续压低库存并使马盘价格短期进一步走强(MPOB数据显示,3月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达到126.5万吨,环比增加15.21%,同比增加7.02%)。但是我们需要认识,本次供应溢价是政策市主导,印尼国内棕榈油库存高企,同时东南亚丰产季临近,我们预计短期国内外棕榈油价格偏强运行,但需高度聚焦政策调整与其他植物油的基本面情况,若政策在1个月内解除,那么高风险溢价不可持续。
图表: 全球棕榈油供需情况
资料来源:USDA,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情况
资料来源:MPOB,中金公司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