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预期为何再次落空?
2022-03-22 16:26:39
2022年3月21日,央行维持LPR不变,市场期待的LPR降息再次落空。
这是2022年1月降息以来,继2月降息预期落空后,第二次降息预期落空。2月市场降息预期并不强烈,此前3月降息预期较强,主要原因包括:
1、2022年3月16日金融委会议表示“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该表述与2021年12月央行四季度例会上提出的“主动有为”类似,之后1月降息;
2、从2015年经验看,当股市持续下跌时,为稳定市场预期,存在“双降”可能。2022年以来,中国股市已经具备相似条件;
3、俄乌冲突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大涨,2021年中国央行为应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出现过“降准对抗通胀”的操作,逻辑是通过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来对冲实体经济的原材料成本;
4、房地产销量未见起色。从目前数据看,房地产销售仍然非常疲软,通过降低5年LPR促进房地产回到健康发展有必要性;
5、当前疫情对经济的扰动为2020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3月疫情多点出现反复,影响深圳、上海等经济重镇,3月消费乃至经济数据大概率显著回落,为对冲疫情影响也存在降息可能。“等待疫情消除之后再降息”不符合政策逻辑,从2020年应对疫情来看,在2月疫情高峰期就已经开始降息,而不是等待疫情结束。
综上,3月市场有降息预期是非常合理的,包括我们也写过《盘点历史上的“非典型”降息、降准》,但从结果来看,央行依然维持OMO、MLF、LPR利率不变,市场降息预期仍然落空。
对于3月降息落空,我们猜测可能的原因如下:
1、经过12月、1月LPR下调之后,1年LPR下降幅度已经达15bp,与疫情期间下调30bp相比,幅度并不算低,当前需要的是宽信用、宽财政、稳地产等其他政策发力,而不是加大宽货币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其他政策发力,对于债市均不利,而对经济有利。
2、全球已经进入加息潮,仅土耳其逆势降息,导致土耳其汇率大幅贬值。
尽管人民币汇率非常强势,且国内政策“以我为主”,但与全球几乎所有国家货币政策方向相反,承受的压力和副作用是难以确定的。
图1 全球主要国家均处于加息周期
当前中国已经处于经济见底回升的初期,减少外部不确定性是较为合理的。
图2 2015年”8.11“汇改之前人民币强势,一次性贬值仍然冲击股市
因此,基于3月降息落空,以及前述逻辑,我们认为:在全球加息潮中,我国可以“独善其身”(不跟随加息),但是“逆水行舟”(逆势降息)的必要性并不大。
对于债券市场而言,我们维持1月下旬提出的“债市卖点”不变。
3月股市大跌、俄乌冲突、疫情扩散、地产销量仍差、市场预期降息充分,结果降息仍然落空,只能表明两种情况:要么当前经济真的不需要降息,要么政府并不把降息作为稳增长方式。
无论是哪种情况,对于债券市场而言,都是不利的。前期债市预期乐观,收益率有所回落,给债市提供了第二次卖点。
对于转债市场,我们维持前期提出的“股性转债价值或已现”(详见报告《非理性杀跌,股性转债价值已现》,2022年3月10日),当前正股下跌更多的是赎回、负反馈、外部因素等导致的情绪和交易行为,以及对经济实际情况的担忧。
我们认为,与2018年10月19日刘鹤接受联合采访类似,“政策底”已经再次确认。
当前与2018年第二次探底的不同之处在于,经济下行大概率已经结束,美股再次大跌风险可控,此轮“市场底”或已出现,看好股性转债的投资价值。